找不到出路和解決方案
傳統產業普遍存在的焦慮,還來自于面對傳統商業模式的落后和可能被取代,而新的商業模式又不知從何下手的尷尬。
過去,商業的競爭,是按照一定的軌跡和規則在進行著。發現一個市場機會,通過產品創新切入,然后開始打廣告和招商,建立起渠道之后,渠道下沉與精耕,最終向運營管理要效益……這樣的競爭是有規律的、可以捉摸的、有游戲規則的、是按照產品和渠道往前推進的。
但是,互聯網時代,傳統價值鏈發生了變遷,渠道不再那么重要,很多競爭對手既沒有規則也沒有軌跡,他怎么出牌,你根本無從知曉;甚至,你都不知道誰是競爭對手,冷不丁的,從別的行業或者某個犄角旮旯里,就竄出了一個競爭對手。
迄今為止,在很多行業,消費者都變得越來越難以看懂了。信息時代消費者話語權增強了,傳統營銷再也找不到“勢”了,老一套商業模式也被“閹割”了,雄性不再。
粉絲經濟、C2B、消費者參與、社交營銷,企業該如何把握消費需求?如何滿足消費需求?
以前重要的渠道,不再重要;線上變得越來越重要;O2O開始勢力蔓延;企業該如何做O2O?如何完成渠道利益分配?
從前的國美、蘇寧、紅星美凱龍、格力,這些企業的商業模式,曾經是中國企業家最艷羨的;如今,這些企業的商業模式,要么在革自己的命,要么被互聯網蠶食,要么被人宣稱要超越;企業該如何重構自身的商業模式?該如何創造出新時代新的商業模式?
舊的不再,新的又不來。人人都有病,卻又不知道藥方在哪里?這就是傳統產業當下的困境。
移動互聯網+微信+小米,徹底震暈了傳統企業
PC互聯網時代,企業受到電商的影響,更多地僅僅來自于“竄貨亂價”,這有如癩痢之疾,病在表面,撓撓也就罷了。
現在,移動互聯網來了,人人都說“移動互聯時代到來了”;移動互聯網時代要“去中心化”、“去中介化”、“社會化”、“本地化”、“移動化”……
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的趨勢下,微信和小米的出現,一個從人的角度,一個從商業應用的角度,徹底震撼了傳統企業老板們。
微信通過手機與人的綁定,把互聯網移動起來,把人際關系數字化、網絡化,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購物方式,使得消費者“價值的創造方式”以及企業的“價值獲取方式”,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新的商業模式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,有了可能。
小米呢,則在一路無人看好的情況下,一路狂奔,在短短3年時間內,就創造了316億的銷售額。小米從商業應用的層面,印證了互聯網顛覆傳統產業,并非全是吹噓,而是真的有可能。
由此,傳統企業終于相信了“互聯網顛覆傳統產業”的預言,“互聯網思維”才在中國大江南北成為社會大熱點。
新的時代真的到來了,互聯網思維不再虛無,那些關于顛覆和革命的傳言,真的就抵到了面前,誰都無法回避,誰都無法逃脫。
于是,互聯網焦慮,而且是集體焦慮,誕生了!
屈服于互聯網輿論
每個時代,都有每個時代的話語權行業;互聯網,就是當今的話語權行業。馬云、雷軍、馬化騰等等互聯網企業家,是當今中國最有話語權的企業家,甚至超過了董明珠、李東生、張瑞敏等傳統產業大佬級人物。
馬云壟斷了網上交易,并讓“現在不做電子商務,你就無商可務”這句話響徹大江南北;雷軍創造出互聯網神話品牌小米,并讓“專注、極致、口碑、快”七字訣成為互聯網思維的代表性闡述;馬化騰創造了微信,取得了進軍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張也是最大的一張船票。
在互聯網企業利用資本攻城略地,利用話語權頻頻制造輿論熱點的時候,傳統的、網絡的媒體也沒有閑著。
媒體因其盈利模式使然,必須追逐社會熱點。哪里最熱鬧,就往哪里鉆。媒體成了互聯網熱潮的傳播者、煽動者和各式論調的加工者。
在互聯網企業和媒體的配合下,有關互聯網的一個屁,都能成為新聞,都能讓大眾談論好幾天。
最讓傳統企業難過的是,互聯網企業和媒體發明了那么多新詞匯,傳播了那么多新觀念,炒熱了那么多新概念,闡述了那么多危言聳聽的關于顛覆的可能性,但就是不給出解決方案。
只完成了解構,卻沒有重塑;只完成了破壞,卻沒有重建。
傳統企業既是互聯網的被顛覆者、被革命者,又是互聯網話語權的受害者。
屈服于互聯網企業和媒體的話語權,而又得不到解決方案,這就是傳統企業老板們紛紛陷入互聯網焦慮的第六大原因。